這是一部主題環繞在電動車的興起與衰退的電影。

電動車的發明已近百年,它環保、安靜、乾淨。相較之下,依靠汽油驅動的車輛排放廢氣、吵鬧、整理起來滿手油污。但是前者需充電數小時後才可供一天的活動,後者則只要把車開到到處都有的加油站,付了錢就可以繼續載著女友一路開到太魯閣看星星跟月亮。這樣的一個方便性,藉由資本主義的運作、原油國家的經濟輸出、樹木不停將二氧化碳轉為氧氣的功能,我們每天都享受著。



害怕改變,慣於常態,我們聯手,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情況下殺死了電動車,一個可以減緩地球暖化,讓大家都有好空氣的劃時代產品。

由於石油的易取得加上汽車廠商的推廣,汽油車很快普及,人們聞著廢氣,忘了有電動車這檔事。有一天,通用汽車公司決定讓電動車重生,以對抗日漸依賴的進口石油。加州政府支持此一決定,更制定法案規定汽車廠商若要在加州賣車就必須售出一定比例的電動車。一開始,其他汽車公司仍遵照法令。後來,汽車公司們創造了一群假的消費者去質疑電動車的環保效應及興建充電站是否為浪費公帑,更聯合起來對州政府施壓,導致法案的廢除。而就在這個時候,通用汽車公司也停止了電動車的開發,更開始回收之前所出租的電動車。電動車愛好者聚集抗議,但在汽車公司、原油供應國、透過進出口石油獲得大筆利益的石油公司、政府...等高權力機構的抵制下,電動車走入了歷史。後來,美國政府曾經推廣過氫燃料車,但專家學者則質疑氫氣的高物價及興建大量儲氫站的可能性。目前的解決方法是,部分汽車公司開發出可藉由汽油或電驅動的雙燃料車,滿足了大家的需求。但未來呢?如果發展出了可方便更換電池的車輛或更依賴電而非汽油的車輛時,汽車公司、石油公司又會有怎麼樣的反擊呢?即便,世界的未來掌握在他們手中,但他們除了眼前的利益外,會管某個孩子因為廢氣的關係導致肺功能不全而死在某張骯髒的小病床上嗎?

我想不會。



誰殺了電動車其實並非導演Chris Paine真正想要探討的主題。導演真正想問的是,我們在不在意自己所居住星球的未來,在不在意我們生活的環境?願不願意為了更美好的將來而嘗試去改變,能不能逃離「習慣」的束縛?能不能抗拒資本主義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巨大影響,相不相信科學能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如果你在意,如果你有深愛的人,哪怕是自己也好;如果,你希望空氣更好,世界更美,孩子能夠在陽光下露出笑容,父母不用擔心在這唯美的一刻有多少廢氣進入稚童的肺部,而這些氣體將簡短他幾十年的壽命,讓他必須在壯年、青年、甚或是少年時人生最後的幾個月是在咳血中度過。那麼,請從自己做起,在乎並熱愛這個你所居住的星球吧!

從戒菸開始,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