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英文譯者。小說、散文、翻譯、創作計畫曾獲多項文學獎,包括台北文學獎、花蓮文學獎、菊島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譯作二十多冊。近期創作主要刊載於上下游副刊。

合作、活動邀約、邀稿,請寄信至luketsu@gmail.com

FB粉絲頁請搜尋:朱浩一

Youtube頻道請搜尋:Lulen Show 路人秀

請注意,本站的任何心得或評論文章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迴避劇情或結局的討論

1399629_659848407382884_266547444_o-11.jpg

   影片欣賞網址

  由於菲律賓工資低,Vicky只好付出高額的仲介費來到臺灣當看護工,然而工作內容卻從最初的家庭幫傭擴展到了所有的家務工作:除了打掃一棟三層樓、九人大家庭的房子及洗衣、煮飯以外,忙完後還得去一家涮涮鍋店準備所有材料,直忙到三、四點才得以上床睡覺,早上九點又得起床餓著肚子開始打掃家裡。然而因為Vicky還得照顧一位白天睡、晚上醒的老爺爺,為防他出事,她也很難有完整的睡眠時間。最慘的是,她的雇主還曾藉著酒意,意圖用錢換取她提供性服務。Vicky苦苦哀求他十分鐘,雇主才離開。她把這件事情跟雇主的兄姊講,雇主否認;她撥打了外籍勞工保護專線1955,對方說要申訴必須提出證據,但她的手機既無照相也無錄音功能,如何保全證據?她試著請仲介幫忙尋找其他雇主,可是前提是他們得先向勞委會正式呈報此情況,同時雇主也得簽解約文件,程序冗長而費時,她又有極大的經濟壓力。在意識到自己孤立無援、求助無門後,Vicky成了一名「逃逸外勞」,住在收容逃跑外勞的中心,過著不停更換雇主的生活,期盼有一天能夠回國開間網咖,跟女兒團聚,一起過著簡單的日子。導演去了一趟菲律賓,採訪到了Vicky的姊姊Alma。Alma說,她覺得Vicky現在過的日子比在菲律賓時還差。

    影片指出,在拍攝當下,臺灣約有二十萬名來自菲律賓、越南及印尼的外勞,其中約有三分之一被列為逃逸外勞,Vicky的故事,僅是其中之一。而外籍勞工的工作內容遠多於原先聘僱合約內的紀載及無法有效檢舉雇主惡行等情況,值得社會關注。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沃爾夫在2009年時來臺就讀政大,當時住在景美萬芳醫院對面的他,每次聽見垃圾車的旋律而出來倒垃圾時,就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外籍勞工同時也都出來了。滿心的好奇促使他上前攀談,並慢慢了解到他們的全年無休、遭到性騷擾、沒有手機沒有護照、被交代不准跟陌生人交談等的生活樣貌,於是以此為題完成了碩士論文,並於之後找了朋友韋齊修合作將該主題拍攝成紀錄片,兩人花了兩年半的時間,除了跑遍菲籍勞工聚集的各個教堂以外,也三度前往菲律賓,才將之完成。原文片名的由來取自英文中常說的「I Have it Made」,原意為無須費太大的勁就能獲得成功,把made換成maid以後,即表示「請了外勞,萬事靠他(她)」,而中文片名則指外籍勞工需要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完成三十六小時的工作量,充分凸顯了他們的辛勞與困境,同時表示許多外勞之所以會逃逸實非得已。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街頭日記.jpg

一九九四年,二十五歲的菜鳥老師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踏進了二○三教室。父親曾參與美國民權運動的她,兩年前曾在電視上看過「洛杉磯」暴動的現場畫面:四名被檢察官起訴,涉嫌動用過當武力逮捕一名黑人的白人警察獲判無罪,導致上千名拉丁裔及非裔的美國人上街抗議。當時的她本就讀於法律系,但想到等自己成為律師來幫這些青少年辯護時為時已晚,因此就決定改當老師來幫助青少年。然而,主任對這位熱血教師並無太多信心。

初次上課,同學姍姍來遲,半是因為沒有將這堂英文課放在眼裡(其中一個女孩子必須在進軍事管理的「震撼營」(Boot Camp)與上學之間擇一),半是因為他們也許住在很遠的地方,得搭九十分鐘的公車來上課。自我介紹才剛結束,班上兩個同學就吵了起來,她的第一堂課於是就在鬧哄哄的情況之下草草結束。

主任找資優班的導師來開導要教導四個班,共計一百五十名「放牛學生」的她。這位導師要她別擔心,因為這些學生會由於各種原因而慢慢不來上課,屆時她將不再有學生,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然而這一番對話,卻反而激勵她想要更努力獲得學生的肯定,古薇爾的丈夫也支持她的做法。

在意外得知班上幾乎無人知道「大屠殺」一詞的涵義後,她決定讓這群都被人開過槍、身旁都有人被關進看守所或監獄、都有朋友因幫派暴力而喪生的學生打破彼此之間因膚色及種族而設下的防衛心態,並用日記寫下自己的心情。而除非學生主動將日記放進她設置在教室內的鐵櫃中,表示想要讓古薇爾看,否則她絕對不會去偷偷閱讀學生的日記。

學校不支持古薇爾的教法跟選書,她只好利用課餘時間去萬豪飯店跟諾斯頓百貨兼職增加收入,好買書給學生看,並帶學生出去課外教學。她陸續讓學生閱讀了青少年黑幫小說、《安妮日記》(Het Achterhuis)、《莎拉塔的圍城日記:塞拉耶佛烽火錄》(Zlata's diary: a child's life in Sarajevo)等,校外教學去了展示猶太人受迫害歷史的「寬容博物館」(Museum of Tolerance),後來更與大屠殺倖存者及幫忙藏匿安妮的梅普‧季斯(Miep Gies,她同時也是安妮日記的發現者)見面。其中一名學生對季斯說:「妳是我的英雄」,熟悉他們每天生活中要面對諸多苦難的季斯卻回答:「你們才是英雄。你們每一天都是英雄。」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主視覺-妖精.jpg

《閱讀時光》系列是文化部與台視合作推出的電視作品。在2016年的第一季獲得觀眾廣大迴響後,於2017年即將推出第二部,改編的作品有四,分別為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王定國的《妖精》、吳濁流的《先生媽》跟李維菁的《生活是甜蜜》,希望能藉由優質戲劇「把閱讀人口找回來」。

很榮幸也很開心能獲邀搶先觀賞《妖精》一劇,其實本來還能接著看《玫瑰玫瑰我愛你》,但因為截稿日將近,只能抱憾先行離席。

本劇的導演為曾獲金鐘獎與金馬獎肯定的溫知儀,男女主角分別是趙擎與姚坤君,兩人的兒子由近日因《天黑請閉眼》而大受矚目的曹晏豪飾演,戲裡讓男主角永難忘懷的外遇對象則是「台灣最強小三」(詳見「花系列」的《姻緣花》)潘儀君(但其實她詮釋過最讓我難忘的角色是《倚天屠龍記》的紀曉芙跟楊不悔)。

人物-江梓雲(潘儀君 飾).jpg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hrenheit45102.jpg

《劇情介紹》

在另一個時空的某個國度中,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卻是點火。在甚麼東西上點火呢?書。他們的格言是「我們把書燒成灰燼,然後再去燒那些灰燼」。為何要燒書?因為書百害而無一利:「會擾亂人,讓人不善社交」、「小說會讓人們想過一種他們不可能過的生活」、「傳記寫的都是關於死者。(作者)寫到最後只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肝癌的書會讓抽菸的人害怕,所以應該燒掉」。消防單位所使用的隊徽是火蜥蜴,消防人員的領口上則繡了「451」,代表的是華氏451度,也就是紙張的燃點。

蒙塔格是一位即將升官的消防員,專長是找出民眾藏在家中各處的書,原本認為「書的魅力源於禁止閱讀」的他,卻在巧識於學校擔任實習老師的鄰家女子克萊莉絲後,對書本產生了好奇。一日,趁著妻子琳達熟睡之時,蒙塔格從隱密的角落拿出了一本書,開啟電視的照明功能後閱讀。書名是《塊肉餘生錄》,如初學閱讀的孩子般,他一字接著一字,唸出了第一章的章名「我誕生了」(I AM BORN)。

誕生,也是跟母體分離的開始。

自我意識的覺醒,使蒙塔格開始無法正常使用消防中心的鐵桿升降。又一次出勤,這是一位家中藏有圖書庫的婦人。她拒絕回答消防隊長的提問,卻朗誦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牧師休•拉蒂默的遺言,也步上了同樣被燒死的人生結局:書本就是她的信仰。這場自焚讓蒙塔格確信要邁上擁抱閱讀的叛逆之路。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擊之路.jpg

正義是什麼?

我查「萌典」,萌典說是「公理」。那公理是什麼?「世人所公認的道理」。所以「大家」覺得是對的就是對的?那事事都得投票囉?哪那麼多時間,所以我們投票賦予少數人權力,少數人藉此權力立法,我們遵守法律。

可是法律就是公理嗎?華山的警衛大叔是迪化街附近的人,家裡早年有一塊跟華山光點一樣大的地,長輩辛苦工作掙來的,被賤價徵收去蓋汙水處理廠了。於法有據啊!可是以前付出的汗水算什麼呢?對未來的期待算什麼呢?無奈、淚水又算什麼呢?

法律總有不周全的地方,各國皆如此,加上時代不停在進步,科技不停在前進,所以法律也時常要改,改,改。由此可推斷,大致上「依法行政」的政府也可能出錯,也需要時間去調整。可是政府會覺得自己錯嗎?也許會,也許不會。不會的時候怎麼辦?以法鬥法。因為法典很厚一本,總有這裡跟那裡牴觸的時候,尤其詞語本身的定義都可能有彈性,所以可行。怎麼做?請律師幫你。特別是牽動到某些追求公平正義的律師體內的「正義神經」時,他們就有可能會挺身而出當你的援軍,助你一臂之力,甚至可能救你一命。

《進擊之路》就是一部講述四位人權律師與政府鬥法的紀錄片。片中提到了四宗大案件:關廠工人案、洪仲丘案、太陽花學運案、鄭性澤案,也稍微提到了鄭捷案。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夢.jpeg

在偶然的機緣下,跟小石一起走進戲院看《童夢》。先前雖看過預告,但對劇情仍缺乏明確的感受。直到戲院的燈轉暗,直到旅美畫家呂游銘開始說:「我很多年一直在做惡夢,聲嘶力竭,人家在追我,我無處可逃。我又不是真的有犯罪 ,可是我的罪名很重 …… 」我才慢慢了解《童夢》說的是甚麼:是繪畫、是時代/威權的壓迫、是永存體內的赤子之心、是對妻子的愛、是失去的子女、是對知音人的尋找、是從不停下腳步的努力,堅持,努力。

1950年生於萬華的呂游銘從小就有藝術天分,其母回憶他好小的時候就會把火柴棒排列成車,並用手指將火柴棒折成圓形當輪胎。就讀龍山國小時,受到了一輩子的恩師鄭明進的鼓勵,從此與繪畫結下不解之緣。因為繪畫,他為校爭光,獲得國內國外獎項;因為繪畫,就讀復興美工的他順利娶得就讀政大外文的美嬌娘;因為繪畫,他在歐、美、日都備受注目。然而相反地,因為繪畫,學校認為他是不好好念書的壞榜樣,多次告誡他的父母,逼使最愛畫畫的他得由明轉暗,猶如做賊般的偷偷畫,在心底留下了極深的陰影;因為繪畫,因為堅持,因為不能忘本,他跟太太的教育方針與美國的大環境起了衝突,女兒拒絕再與他們聯繫,兒子用英文控訴他們忙著工作,親子缺乏互動,「但我不怪她。」兒子的輕描淡寫對比母親的眼淚,家家有經家家難念。與兒女之間的嚴重隔閡,是否有修補的一天?是否難如補天?

感傷的部分只有一些,更多的是呂游銘的童真。他開車追火車、追太陽、追月亮、停在路邊拍鹿、停在加油站旁拍鳥、跑到峽谷、岸邊、星空中拍下一張張優美如畫的照片。他說:「我只要出來,我就要盡其所能,我能到每個地方,而且要有深度,深入去看,不是走馬看花。這是我受到的一個很大的感動跟啟發。很多地方真的是once a life,你去那些地方感受那些事情,很可能一輩子只有一次,不能夠把它輕易放掉。」也許唯有抱有赤子之心,唯有熱愛生命,唯有知道每一個時刻都稍縱即逝,才能用畫筆描繪出既真實又夢幻的世界吧。

又或者,只因為這是他唯一知道的表達自我,也是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呢?

影片中有對照的兩幕很有趣:中年大叔買畫殺價,呂游銘拒絕了;年輕女孩買畫現金不夠,問餘額兩塊美金能否刷卡,呂游銘大方說不用,當折扣,因為年輕人很努力。他是否想起了當年愛畫卻不能畫的自己?他是否想起了自己的子女?他是否也在眼前這個留著絡腮鬍、拿著攝影機、跟自己差了二十八歲的大鬍子眼中看到了自己或子女?他是否藉此去鼓勵,甚或彌補一些甚麼?縱有許多的獲得,也有許多的失去,他是否曾經後悔,曾經起過這樣的念頭:要是當初我沒有拿起畫筆……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0歲旅程主視覺.jpg

立冬隔日,偕愛妻小石到光華商場隔壁的三創看台視旗艦連續劇《700歲旅程》的特映會。

IMG_0407.JPG

(左起為資深演員丁強、上官鳴、王滿嬌、應采靈、唐川、朱陸豪、喜翔)

所謂《700歲旅程》,指的就是為了要讓住在劇中「銀花社區」的十位歲數合計超過七百歲的老人完成長久以來悄住心房的夢想,因此年輕一輩帶著他們環遊全台的故事。拍攝過程中,劇組繞行台灣二十圈,足跡遍布全台八十大精選景點。熱血製片人陳慧玲透露,由於劇中演員多為長者,因此她堅持要買保險,但有些「極度資深」的演員卻因年歲之故而被拒保,所幸最後都順利投保成功。拍戲難免意外,於是王滿嬌在水晶教堂跌了好大一跤撞斷牙、咬破嘴,縫了好幾針,「得到一顆唇珠,」她一派輕鬆笑著說。而另位演員張琴更是摔斷了手,但仍堅持上場,敬業的精神令人萬分敬佩。「敬業兩字甚麼意思,不敬就無業。我們都是被篩選過留下來的老演員,所以我們經得起考驗。」演員們對戲劇的認真態度也影響了整個劇組,因此大家相處起來都非常愉快,而在現場的我們也感受到了大夥的和樂融融,證明此言千真萬確。

以下為觀賞心得。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實的人類.jpg

《影片資料》

片名:真實的人類

影片年份:2015

導演:揚.亞祖─貝彤

片長:262分鐘(加長版)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砂丘之女及其他.jpg

(譯者:鍾肇政、劉慕沙,純文學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鍾肇政所譯的〈砂丘之女〉及劉慕沙所譯的〈紅色的繭〉、〈棍子〉、〈魔筆〉及〈無關的死〉。而〈砂丘之女〉因於另一文章中討論過,故在此略過不談,留待日後看完電影版後再論。

〈紅色的繭〉

一名無家可歸者四處遊蕩,想尋找自己為什麼沒有家的理由。「我於是在偶然經過的一幢房子前面停下來,心想,這幢房子會不會是我的家呀。自然,比起其他的房子,這個人家並不特別具備足以顯示那種可能性的某種特徵,不過,每一幢房子都可以作如是看法,同時,也不足以成為『不是我家』的任何證據。」這樣的邏輯在都會裡自然行不通。於是他又想,那至少我可以把水泥管當家吧。不行,因為那都是別人的所有物。那公園的露天長椅呢?不行,那是「大家」的所有物。故事末了,男人從左腳開始慢慢化為絲線,絲線逐步纏住身體,最後他成了一隻沒有內容物的空繭。他有了家,他就是他的家,但他也不存在了。

這則故事描繪的是失去所有人際關係的街友(homeless)永遠在尋家的哀傷,但也可以延伸到每一個孤單的靈魂上。而如若化為繭可視為某種死亡,那麼的確,到頭來我們掌握的或以為掌握的其實皆是空。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沙丘之女.jpg

(譯者:吳季倫,聯經出版)

「為求慎重起見,我想問一問。到目前為止,我是第一個倒楣鬼嗎?……

「不是的。再怎麼說,這裡的人手實在不夠呀……不管是有錢人也好,窮人也罷,能在外地找到差事的,一個個離開了村子……畢竟這村子窮得只有沙子……

**************************

簡單來說,《沙丘之女》的劇情是 「一個男人受到欺騙,被囚在沙洞的深處,本來一直想逃,久而久之卻適應了那裡的生活,融入當地,不再逃跑」,似乎有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味道(尤其體現在後來為女人辯解一事上) ,但說起來,人不是經常如此嗎?久而久之就適應了原本不想接受的一切,沉淪或提升?難說。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流浪者之歌.jpg

(譯者:楊玉功,校譯丁君君,漫遊者出版)

在這一次的閱讀之前,我對《流浪者之歌》留下的印象不深,年紀跟經歷吧我想。最早是在國中圖書館裡讀到,但啥都不記得了。接著五專有看,初出社會也有看,但時機總未成熟。然後就是現在,祖孫三人僅留我一人的現在,從客服轉職成翻譯工作者也參加過幾次文學獎比賽的現在,曾經歷過深深的痛苦、深深的哀傷及深深的快樂的現在。

《流浪者之書》改編自釋迦摩尼佛的傳說,但非常特別的是,小說將悉達多(釋迦摩尼佛的本名)跟佛陀拆成兩個人物,書中甚至還有兩人見面及對話的描寫,引起了一些讀者及譯者的反彈(詳見譯者序)。然而若你跟我一樣花時間慢慢地讀,融入赫曼‧赫塞與楊玉功、丁君君的文字之中,融入悉達多歷經苦難後悟道的平和喜樂之中,或許你會跟我有一樣的體悟:悉達多是悉達多,但悉達多也是摯友僑文達、佛陀、船夫、伽摩拉、小悉達多及河流石子乃至於古今中外的神祇魂靈。每一個看似分離的有無生物均是一體,每一個看似不完滿的時刻都完滿圓融。

身為一個不安份的靈魂,我總是在尋找些不同的東西,心底有很多的恐懼、徬徨、無助、憤怒、哀傷、自卑、驕傲、不滿。藉由這一趟書中之旅,我似乎有所獲得,縱使無法斷言,但也許更能樂在此刻,至少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如果你跟我一樣對人生有些困惑,不妨讀讀《流浪者之歌》,或能有一些收穫也說不定。但正如書中所言,智慧無法傳授,言詞總流於片面,造成衝突。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平靜,只要能付出一些愛給人,讀不讀《流浪者之歌》,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

最後要說一下,我非常喜歡這個譯本,文字很美很美,讀起來真有如沐春風之感。推薦給大家。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黃狗的窩1.jpg

布娜、烏吉杜耶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六歲的娜莎、四歲的娜莎瑪、一歲的拔特巴亞住在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上。昨天,去城裡念書的娜莎回來了。雖然城市讓她大開眼界,但她還是喜歡與家人一同生活的日子。

今天早上,為了讓帳篷附近的牧草休養生息,烏吉杜耶一大早就趕著羊群到遠方去吃草了。娜莎醒來後不久,母親對她說:「去幫我撿乾糞回來。」娜莎於是拿起糞叉出了門。走著,走著,她聽見了隱約的嗚咽聲。循著聲音,她走近一塊底部有開口的大岩石。猶豫了一下後,她爬進了岩洞,抱出了一隻小狗,並依牠白底黑點的花紋,將其命名為「點點」。

放羊回來的烏吉杜耶要娜莎把這隻狗帶回去,懷疑曾住在洞穴的牠與狼群是一夥的,會吸引野狼來襲擊他們的羊群。頑固的娜莎說甚麼也不肯。

因為爸爸進城去賣羊皮,趕羊群去吃草就成了娜莎的責任。趕啊趕的,娜莎發現點點不見了,便隻身一人回頭去找。她爬上高聳的懸崖,不停喊著:「點點!點點!」最後終於在一座空木棚裡找到了躺在地上休息的點點。

出門前,媽媽曾告訴她要注意看著山頂來辨認自己所在的方位好回家。天漸漸暗,厚厚的雲遮住了山頂,雨開始落下,娜莎在廣袤的草原上迷了路。此時,她聽見了歌聲。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大前程.gif

讀完狄更斯的《孤星血淚》(又譯作《遠大前程》),譯者是羅志野,麥田出版。
 
我第一本狄更斯是《雙城記》,很驚訝,這位一百多年前的小說家非常厲害!景物、人物描繪寫實生動,節奏明快不拖沓,人物與人物之間經常會忽然冒出新關係,似乎一切都是命運,是註定(因此情節戲劇性很高,娛樂度很足),真不愧大師名號。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盧布林的魔術師.jpg
 
讀以薩‧辛格《盧布林的魔術師》(譯者:陸煜泰。桂冠圖書)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rty-Pretty-Things.jpg

    來自非洲奈及利亞的奧奎曾在紐約學醫,不知何故卻輾轉逃到倫敦,成為一個沒有合法身分的難民。他白天開計程車,晚上在波羅的海飯店擔任櫃台人員,平時都靠服用一種草藥來提神。這天,妓女茱麗葉臨走前,要他去打掃房間。進門後,他發現廁所的馬桶堵住了。工具、雙手齊用,他拉出了堵塞物:竟是一顆心臟!

    西班牙籍的老闆胡安知道他的非法身分,要他「報案自己具名報」,逼他打消這個念頭。但奧奎沒放棄,他詢問了在醫院太平間工作的中國籍棋友郭義,也問了共租一間房的在波羅的海飯店擔任清潔員的土耳其女孩桑娜,到後來才知道原來胡安在做非法生意:一份精美假護照的代價是一顆腎臟,而一顆腎臟能讓他進帳一萬英鎊。但動取腎手術的是一名庸醫,因此死亡率很高,廁所中的心臟就來自其中一名死者。

    移民局官員接獲檢舉,來到桑娜住處追查與她同住的男子的下落。奧奎雖幸運逃過一劫,但移民局的官員卻開始懷疑難民身分仍在審核中的桑娜有在波羅的海飯店工作。調查行動以失敗告終,但被懷疑的桑娜必須換工作,因此改到一家血汗服飾工廠當女工。移民局官員再次上門,桑娜雖順利逃脫,但卻留下把柄。為了不被老闆舉報,她只好經常幫老闆口交。

    胡安知道了奧奎的過往:他在故鄉有醫師執照,是一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病理學家。有個政府官員被槍殺,上層要他幫忙湮滅證據。奧奎拒絕,家中因而遭到縱火,太太活活燒死,他則背負起了殺妻的罪名,被警方通緝,因此才被迫逃來倫敦過活。胡安想找奧奎當他的新醫師,幫忙摘除腎臟,更祭出誘惑:不但動一次手術能拿三千英鎊,他還願意提供奧奎跟桑娜各一份假護照。奧奎嚴詞拒絕。

    桑娜知道了腎臟可以換得護照的事情。這天,不堪受辱的她咬傷了工廠老闆的生殖器,拎了幾件高價的服飾就跑去找奧奎。奧奎急忙回家打包了兩人的行李,並要桑娜改搬去郭義的表哥所在的中國城去住。路途中,奧奎跟早已愛上他的桑娜說自己有妻子,不可能跟她在一起。心碎的桑娜於是隻身一人去找胡安,表示想以腎換護照,不料胡安卻藉此機會要脅除非願意跟自己發生性關係,否則免談。迫於無奈,桑娜獻出了自己的貞操。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