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父親入夜後常不在家,祖母便帶我去龍山寺旁的廣州街夜市吃好料:巴掌大的三絲丸、串烤伯勞鳥、以及口感十足、略帶花生甜的狀元糕。如今祖母已仙逝,三絲丸斷了後,伯勞鳥成了保育類,只有那傳承近九百年的狀元糕仍於寒風中屹立不搖。

宋朝有一進士林洪,著作不豐,卻留下一本名為《山家清供》的食譜介紹南宋的飲食文化,也讓他的大名流芳百世。書中有一段記載如下:

廣寒糕

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歲,士友咸作餅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

廣寒即為月宮,又名蟾宮。廣寒糕主以桂花襯其味,而傳說中月上有桂樹,因此廣寒糕又有「蟾宮折桂」之意,希望吃下糕餅的人能及第高中。由於此糕蒸熟時形似狀元帽,聽起來也吉祥,久而久之便易名為「狀元糕」。

狀元糕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其開口直徑約10公分、狀似倒扣手搖鈴的木製模具。過程中先將將糯米磨成的粗粉倒入模具中,再加上如花生、芝麻等內餡,然後再舀入一匙糯米粉蓋頂,利用蒸氣蒸約20秒即可食用。口感紮實,放涼後別有一番風味。

一次跟朋友去基隆散心,回程時偶見賣狀元糕的小販,友人剛好沒吃過,買了三個嚐鮮。跟老闆娘聊起廣州街夜市也有狀元糕販,老闆娘回說她知道,因為賣狀元糕的攤子已經越來越少了。年輕人不喜歡這種古樸的口感,同業紛紛轉行改賣其他糕點。離開小販後朋友拿出狀元糕吃了口,說「好像戰爭時吃的東西喔」,精緻化的時代,人的嘴也越來越刁了。

坦白講,我自己也不常買狀元糕,軟嫩點的糕餅比較合我的口味。但每次只要狀元糕一入口,那童年時的夜市人潮,那空氣中傳來的清甜,那掌心傳來的祖母溫暖總會蕩漾心頭。人,終究還是懷舊的,不是嗎?


原文刊載於中華知識經濟協會電子報第2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