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的Rob Reiner是1989的"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一部浪漫得要死的電影;第二次就是2008年的"一路玩到掛",沒有死亡的驚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既然要死了,玩他個天翻地覆吧! 一樣帶點浪漫(男人間的),帶點真實的感傷。

這是一部喜劇,雖然觀眾都知道結局會是什麼,我們還是跟著笑,然後,跟著哭。

==========================================================

Carter的夢想是成為歷史教授,迫於生活卻變成了修車的技工。數十年的奉獻,孩子終於都成人,絕症卻忽然降臨。住進醫院治療,他遇見了該醫院,甚至該醫療集團的總裁Edward。兩人偶然成為房友,也同時看見死神的鐮刀跟黑袍。Carter列了一張單子,一張他曾經的教授當年指派的作業: 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他在單上列下自己死前的願望,或也可說是奢望。然而世界級的有錢人Edward不這麼想。"老子啥沒有,就是有錢"。在Edward的勸說下,兩人一起去旅行,給生命留下最後的印記。沒有別人看的到,卻烙在自己心上的印記。

===========================================================

由兩個老人演員傑克尼柯遜(Jack Nicholson)跟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領銜主演Carter跟Edward是本片如此撼動人心的原因。不同於年輕人得了絕症的滿腦子浪漫跟觀眾較難融入的生命無常,"一路玩到掛"的兩個主角都是閒暇會跟死神下棋的年紀,說起這樣的故事分外有說服力。"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迎接某天的死亡",從老翁的口中聽到這句話沒有無常,沒有無奈,卻多了幾分對人生的洞澈。尤其觀者越長,越能深刻體會此種輕嘆的原因。生命很開心,同時也很無情。

兩人扮演的角色在編劇Justin Zackham的安排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相較於Carter的知識淵博、家人關係親密、信仰虔誠、感情專一,Edward卻是個愛賺錢的工作狂、結過四次婚卻嚮往自由又離婚、不相信看不見的神、哪怕飛機上,有洞有空就要搞。但是諷刺的,空有腦袋卻沒有錢的Carter只能把願望寫在紙上貧窮的去見上帝;什麼都不知道,好色又愛錢的Edward卻有實現Carter所有夢想的能力。透過這樣的衝突,我們應該要討厭Edward,這個自大的有錢人。然而影片到了最後,我卻為他親了自己的孫女後槓掉"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而濕了眼眶。比起一直有方向的Carter,隨他起舞的Edward卻搶了導舞權,不知不覺讓觀眾為這樣一個孤單、頑固、卻又重義氣的老人用掉了一包面紙。

從兩人跳傘、賽車、金字塔上聊天、去極地去香港,觀眾心情是愉悅的,卻也帶著些微的不安,因為我們都感覺到誰會先踢翻籃子。一切來的如此倉卒。就在 Carter準備演出"70歲還是一尾活龍"的同時,死神的鐮刀輕輕的劃了下去。不久後,它帶走了Carter,留下又回到孤單一人的Edward。他終於正視了自己的寂寞,跟久未聯絡的女兒妥協,更幫Carter完成了他的願望"注視那偉大的事物",將他的骨灰葬到了喜馬拉雅山上。自己也在不久後來跟老友相聚,跟死神一起玩跳棋。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或者應該說,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千百年來沒有答案。可是我們看到追尋夢想的腳步踏上旅程,我們看到破壞掉的關係只要一個微笑就能完美接合,我們也看見最美味的咖啡也不過就是一種貓的糞便罷了。於是不去問結果,不去在意眼前的老人會活的比我們久,我們勇敢的、穩步的繼續走下去;直到自己踢翻籃子,跟Carter、Edward、死神一起笑著玩橋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ke 的頭像
    Luke

    豺遊民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