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後約一個月,朋友Ivan去看了這部電影,回來後MSN的標題改成了請支持國片(其實他想表達的是請支持台灣片)。模糊印象中,我最早看的國片應該是報告班長一類的電影,商業、娛樂、無腦。開始有意識的紀錄心得後,我看了"宅變",十分失望的一部宣傳很大效果很糟的電影;看了"無米樂",簡單、誠摯、暖心窩;看了"國士無雙",對台灣的動作指導產生極大的擔憂;看了"愛情萬歲",某種粗糙跟真實跟死亡雜混其中。

簡單來說,毀譽各半。所以要我說支持國片,我不完全認同這個概念。

會去看"海角七號",一方面是因為標題每天都一步步看到朋友的MSN標題淪陷(海角七號,一句話:讚、海角七號波、海角七號,好看!),這種感覺是很恐怖的,有種我自己住在高原上的錯覺。而終於在我認識的男人裡面算又高又帥又會彈鋼琴又懂佈置又不是Gay的阿庭把MSN改成 "我愛你愛到不怕死,但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 之後,我終於下了決心。

這樣的排斥有我自己的理由在,就像我拖了很久才去看"黑暗騎士"一樣,在大家對已故的希斯萊傑一致好評中我擔心這到底是因為希斯萊傑的死亡還是因為他真的有好演技。我相信他,但我也相信人會因為同情而調整自己的看法,就像很多人因為以為"厄夜叢林"是真實故事而覺得好看一樣,這是一種對死者的心態調適。但身為一個觀眾,我認為我應該要確確實實的看到那些好與壞,而不是因為非電影的因素讓我扭曲了自己真正的見解。

海角七號好看還是不好看?到底是因為魏德聖借了很多錢去拍電影感動了觀眾而湧入戲院捐款、還是因為電視媒體不停炒作,新聞或娛樂節目不停大喊支持國片而影響了這些收看者?海角七號,到底值不值得支持?是不是一部好國片?還是如之前聚會時顏士凱所提,沒了那封信,整部電影就沒有了重心?

它是一部好國片,我真心認為。



故事本身不複雜。恆春即將舉辦音樂活動,邀請了日本知名歌手中孝介壓軸演出,暖場也會請一流樂團擔任。當地的民意代表主席對這樣的活動居然沒有讓當地樂團擔任暖場深表不滿,強制舉辦單位要把這樣的"大任"交給在地人。然而,小地方根本沒有所謂"樂團"這東西存在,於是東拼西湊,找了警察、教會小朋友、機車行夥計、彈月琴的國寶老郵差、努力推廣小米酒的客家人、在台北混了15年卻混不出名堂而回鄉的樂團主唱組成了一個臨時的團體,在中文翻譯兼行程規劃的友子監督下開始了雜亂無章的彩排,從而又導出一段跨越時間跟國籍的愛情戀曲。(想知道完整劇情的人請看我另外一篇的劇情大綱)

故事主要敘事鏡頭集中在阿嘉,也就是范逸臣所飾演的恆春民意代表主席在台北混不出名堂以後終於夢醒而回到故鄉的吉他手兼主唱的兒子。故事慢慢進行到他代替出了車禍的80歲老郵差茂伯擔任新郵差,卻偷拆開了一份因找不到地址要退回日本的包裹,看到了一盒好幾封要寄給一個叫做"友子"女人的信件。阿嘉將它私心的保留下來,出於好奇或某種觸動心弦的理由。

不過這裡我有點疑惑,看著阿嘉一張一張的看那些信紙,理當不懂日文的他看的懂幾成?不過沒關係,這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總之這封信很重要就對了。

前一個小時主要在出場人物介紹、樂團成軍之路還有阿嘉跟友子間的不合三個主題上打轉,間雜一些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小故事。這一個小時我大概笑了三次左右,除了茂伯也就是北管大師林宗仁以外,我開始質疑我看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選擇。人物不能說沒有活力,但是有些地方太過刻意,少了點樸實味。道地的台語當然我很欣賞,不過電影商業性卻在這個時候脫離不了影片,只見有些劇情上的安排明顯表露出想吸引觀眾的目光而為之。范逸臣跑到海邊在海水上打鼓或彈吉他時的剪接方式缺乏一種需要跟力道,雖然連接了母題包含造成距離的海洋跟音樂,但是處理上並不十分融洽,也感覺沒有必要性,反而有點突兀。

但是,後頭的戲開始不同。

酒席過後,友子在阿嘉門口發酒瘋,唸說她自己在台灣又可憐又寂寞,為什麼要欺負她?這段戲飾演友子的田中千繪表現十足到位,正常的男人都應該會在看到的時候衝上前去摟著她安慰這個孤單的靈魂(如果你跟我一樣聽的懂她講的日文的話會更加強這種感受,太可愛了!!)。阿嘉雖然沒有看到這幕,但他還是用肉體安慰了友子。天下的男人果然一個樣。

這裡我一定要抱怨一下,這場床戲來的突然不打緊,這拍的未免也太做作又僵硬了吧!害我一直大笑還被隔壁的女生白了好幾眼。

之後的故事開始就很好看了。所有的團員開始串了起來,阿嘉也在上了友子後開始中規中矩(比起之前的行為來說)的幫忙尋找海角七號的地址跟寫歌,兩人若有似無的感情也隨著分秒在增長,茂伯當然繼續搞笑下去,幾句髒話跟生動的表情動作笑翻全場觀眾,這位北管大師終於憑藉他出色的演技讓新一代年輕人認識他。幾句台詞更是成為網路流行語,"幹,哇係國寶ㄋㄟ"出現率尤其高。我個人則是最欣賞他跟糯米團主唱馬念先對戲。老人家把貝斯手的位置讓了出去,大家一致同意,茂伯大罵這群年輕人居然都沒有考慮個一下,這段真的太經典了。下一幕茂伯吵著說他也要上台時阿嘉給了他鈴鼓,看茂伯演奏一段後氣的把鈴鼓摔出去,我笑到想起立鼓掌啊!

之後的重頭戲當然就是友子跟林曉培(我只記得她叫大大的媽媽)坦承自己愛上了阿嘉,然後林曉培則給了她自己的奶奶,也就是原海角七號的地址,讓阿嘉把這封隔了兩個世代的信送交出去。這封信代表的不單只有那段過往的日本跟台灣相隔之戀,更因為兩個女子的同名(收信人跟女主角一樣都叫友子)而呼應了阿嘉與友子這對台灣與日本的交錯心靈。一個人遠離海洋而去,另一人遠赴海洋而來,過去的已經不能挽回,現在的呢?

演唱到了後半,阿嘉向友子訴說自己的情意,友子感動的答應,一段美好的愛情開始。故事卻結束在老奶奶拿到信之後,想起當年自己的情人因為懦弱而不敢跟自己道別的情境。魏德聖透過這兩段感情間的落差,讓我們學會了珍惜所有,愛情若不主動伸手,最後能握住的只剩抓不到的空氣跟永難停止的思念。

海角七號不管單以台灣的角度或國際的角度來說都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雖然電影前段的瑣碎顯露出敘事部份可以再加強、船離港的動畫可有可無並不影響劇情又能節省成本、回憶的船上段落其實不需要那麼多的其他演員(背景色彩調配上也太攝影棚)、最後梁文音客串演出的部份船上道別的演員很不用心揮手(離別的魄力因此而喪失了不少)跟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外(抱歉我囉唆了一堆....),電影整體而言極富感情,尤其對台灣人來說更有著親切的魅力(尤其你能聽的懂全片的台語的話);後半的音樂好聽,田中千繪的演出非常值得嘉獎,她成功飾演這位孤單、壓力大、有著細膩感情有夢想又努力過日子的可愛日本女性、"茂伯"林宗仁更是意外的成為全片的焦點人物,范逸臣加上民雄加上馬念先都沒有這個滿口粗話的老伯來的搶眼,也許意外開拓他的演藝事業也不一定。



誠摯的請大家去戲院看這部走出戲院後想到久石讓幫龍貓製作的曲"風のとおり道"的電影,幫助魏德聖還清貸款也籌措下一部電影的資金,更鼓勵台灣的其他導演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相信商業跟藝術之間絕對有其平衡點,能感動自己的東西就應該能感動別人。請大家支持"好"國片!(當然如果可以改進的還是要批評啦!這樣才會進步啊!)


裸泳的范逸臣

對了,"龍鳳配"是一部好電影,雖然是1954年的老東西了,魏導都特別致敬了,對老電影不排斥的人可以去看看。



最後附上一些田中千繪的資料,她絕對是一個潛力十足的演員。請繼續加油!

生日是1981年8月17號,父親是彩妝師トニー・タナカ(中文翻譯是湯尼・田中)。她在06年的6月為了學中文而來台灣留學。她在1998年日本富士電視的電視單元劇"美少女H"首次亮相。之前擔任過周杰倫七里香MV的女主角(我沒看過),早期電影部份均為客串演出,日本電影"ピンポン"、"丹下左膳 百万両の壺"、"春の雪"均有演出小角色(後兩部我還沒找到時間看),"頭文字D"好像也有演(不過我完全沒印象)。之後09年還有一部"對不起,我愛你"的台灣電影她有參與演出。不過我對這片名有點感冒啊......

附上她曾經飾演過的日本特攝節目"特捜戦隊デカレンジャー"裡的マイク星人テレサ(麥克星人Teresa -__- )的照片。



日本部落格
台灣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ke 的頭像
    Luke

    豺遊民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