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故宮少說也來了有五次,每次都是看完展覽後就草草走人,從小到大沒變過。難得自己來,慢下腳步四處晃挺愜意。
把票根交給坐在入口旁木椅上百無聊賴的看門小姐(我一開始以為她跟我一樣是遊客,直到她喊我我才會意過來)後順利入園。午後的陽光雖炙烈,身處被樹林包圍的陰涼木長廊,夏日的熱悶全然消散。
傾聽流水潺潺,林風陣陣拍打臉頰,手裡的瓶裝茶都甘甜了起來。
這種再也不介意光陰的重要性,只是單純享受這一刻的喜悅,餵食鯉魚的老人一定很懂。
凝視鯉魚半餉,我的靈魂化為老龜,緩緩起身,慢慢前行。
順著鶴的目光往上看,只見陽光穿透葉縫下射,邊緣處一片白茫。
鶴會鴨鵝。
不怕生,很快游近。
不給糖,就瞪你。
目光掃到有趣的畫面,不過因為我喜歡鬼祟,所以先假裝拍桌子。
然後才是重點。
我不知道她們在cosplay什麼,但可以想見拍照者應該花了不少摳摳。
離開。
岩縫底的陰涼衝出一草生命。
有點累,經過涼亭本想休息,但被女老師帶著幾個學生佔據。
但覺沙塵僕僕,原來是女孩兒不停用腳把沙撥進空蕩蕩的排水溝裡。
循著小徑繞了個圈,找到一條通往涼亭二樓的路。
喇叭流瀉出的琴聲振動了周遭的空氣,抖掉我腦海中的不寧。吐了好長一口氣,我看了看遠景。
風雨欲來,涼亭裡的空氣卻不見該有的窒悶,反倒淌著一室涼。我以背包當枕,在無人的涼亭躺了下來,很快就沉沉睡去。
兩個男人的聊天聲把我從夢境拉回,整了整衣服揹起背包,我步下階梯。
進入另一個涼亭。
涼亭旁有著雕像,題名為「王羲之書換籠鵝造像」。因為我不知道這典故,所以上網查了一下,大致是這樣的故事: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
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了他,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即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以上故事摘自維基百科)
但也流傳著另一個版本:
《晉書•王羲之傳》: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後以“籠鵝”指王羲之以字換鵝事。 唐 李白 《王右軍》詩:“ 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 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不管是哪則,王羲之所表現出的文人風範及暢快瀟灑都令人神往。
離開至善園,本想搭車又作罷。既已出門,不如走走晃晃,輕鬆慢活一下午,也不壞。
創作者,英文譯者。小說、散文、翻譯、創作計畫曾獲多項文學獎,包括台北文學獎、花蓮文學獎、菊島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譯作二十多冊。近期創作主要刊載於上下游副刊。
合作、活動邀約、邀稿,請寄信至luketsu@gmail.com
FB粉絲頁請搜尋:朱浩一
Youtube頻道請搜尋:Lulen Show 路人秀
請注意,本站的任何心得或評論文章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迴避劇情或結局的討論
合作、活動邀約、邀稿,請寄信至luketsu@gmail.com
FB粉絲頁請搜尋:朱浩一
Youtube頻道請搜尋:Lulen Show 路人秀
請注意,本站的任何心得或評論文章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迴避劇情或結局的討論
- Aug 09 Mon 2010 11:14
訪至善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