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John離開教職,同時要搬離現居地,幾個同事來幫他送行,問他為何要離開,在丟出幾個問題後,John開始訴說起一段長達數萬年的生命旅程...
一個自稱跟克魯麥囊人(Cro-Magnon)一樣古老的男子、一群頂尖的學者包含生物學家、歷史教授(兼虔誠基督徒)、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考古學家跟一間小木屋,是美國短篇小說家Jerome Bixby在病榻上寫就的作品《地球之子》(註)中所使用的元素,結構簡單效果卻爆炸驚人。「我相信有神的存在。我師承佛陀,他也知道我有些不同。當我來到西方,我想把這樣的教誨教給當時的人,人們拾了去卻將其變造,還給我起了另一個名字:耶穌。」劇中的基督徒對這段話大為光火,認為是褻瀆,我卻從中看出了某種共通的智慧,所謂勸人向善的力量是不分中西的,為什麼不行呢?基督徒一度認同了男子的身分,但他人的不安逼使男子承認這一切不過是空想,是一本科幻小說的題材。至此,故事似乎陷入了常見的兩難,左右都是答案。回馬一槍刺醒了觀眾,刺穿了唯一答案。當歷史學家上男子的貨車時,我彷彿看見了人類的再次誕生,如此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遙若星辰。
一流的劇本、恰如其分的演員跟用心呈現原汁原味的導演、製片,使這部作品光芒耀眼,相信死者若地下有知也能安心閉上雙眼。時代不停前進,各種學說不停、不停冒出,世事無答案,探求無止境,「科學中從來不存在絕對之說,它只是無限接近的藝術。」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在《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裡寫道。《地球之子》的劇本會因時間的關係而變得陳舊、過時,但故事的核心將持續完美。只要能找幾個科學家編修劇本,《地球之子》即能維持它的不朽與真實,也許令你目眩神迷,但你卻能從中開拓自己被封閉的視野,相信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如此渺小又如此巨大。如果你企求真理,如果你自認開明,如果你相信未知,那麼看看《地球之子》吧!也許你能從中看見智慧的曙光。
註:暫譯。目前為止的中文譯名(來自地球的人、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地球不死人、地底奇人)都跟影片核心意義相去較遠。Earth在這裡我認為是具雙重含義的,包含了地球及大地,其原意應為與地球/大地共生死的男子,一種亙古的存在。
電影官網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