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在一個巨大的方塊中醒來。他們湊在一起,努力想在死前逃出生天。有的房間安全無虞,有的房間瞬間奪命,他們看似找到了規律,死神的心思卻難猜透。為什麼他們在這裡?他們能逃得出去嗎?而方塊外的世界又將是怎麼樣的光景?
1961年12月22日,科幻單元劇《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在電視上撥出了它的第三季,系列的第79集,劇名叫〈五個尋找出口的劇中人〉(Five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Exit):少校、芭蕾舞者、流浪漢、小丑、風笛手。五個人不知何故身在一個管狀空間中,不感飢餓、口渴、疲累。最後醒來的少校鼓吹大家逃出。故事的最後少校脫逃成功,但一切不過是徒勞,因為他們其實只是玩具,被捐出去的、沒有人要的、沒人愛的玩具。只要捱過冬季,它們就會進入新主人的懷抱中,當下不過是暫時的迷惘與寒冬(頗有《玩具總動員》的感覺)。類似的荒謬故事還有卡夫夫的《變形記》、《城堡》、貝克特的《等待果陀》、皮蘭德婁的《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等。這些作品有一個共通的特點:主要角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他們努力尋找,然而眼前只有虛無。
1969年Vincenzo Natali出生,長大後的他成了一名電影工作者。,在偶然的機會下,他看到了〈五個尋找出口的劇中人〉,並構思出了《異次元殺陣》的劇本。藉由拍攝一部在電梯內搭景的短片,他闡述了《異次元殺陣》的基本概念。後來他順利募資成功,本片即為他的導演處女作品,票房相當亮眼。
對追求緊張感及死亡黑影的觀眾來說,《異次元殺陣》頗能讓人腸胃緊攪或手心冒汗、冰冷,不停屏息。人性鬥爭,弱肉強食,勇者與惡棍乃一體兩面。死亡無法預期,機關各有巧妙,共同特性是秒殺,死法慘痛而華麗。對結構、劇情、哲學有興趣的觀眾,則能在《異次元殺陣》裡看到卡夫卡般的人生極度荒謬面,意義之不可尋;以及生命的不穩定性,立場的對調、崩塌都只在眨眼。種族或職業歧視?可能也有,因為黑人警察是反派。
前陣子幾個朋友在聊,有個人提到越新的電影在特效的表現上越好,我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好的電影牽涉到太多元素,只要氣氛掌握得宜,導演對視覺效果有所追求,電影所傳遞出的感受便超越時空。《變體人》便是一例。電影中的人面犬跟砸死自己分身的畫面至今回想起仍令我不安。《異次元殺陣》的死法你可能在《惡靈古堡》的某一集看過類似的,但相信我,《異次元殺陣》所帶給你的90分鐘,絕非其他電影所能比擬。至於它的續集們,我想還是躲一下會比較好。
延伸閱讀
Vincenzo Natali後來的作品:《人工進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