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命俱樂部》的第一景位在騎牛場上。所謂的「騎牛」(Bull riding)指的是一名騎士騎著一頭牛上場。狂怒的牛拚命想甩掉身上的騎士,騎士則是打死不下來,看自己能撐多久,光是想像都覺得非常賭命的一種運動。這樣的開頭讓我想起《落日車神》,它的男主角是一名特技機車騎士,能夠騎著機車在大圓球裡跟其他騎士一起不停繞圈而毫髮無傷。這種以「危險職業」開頭的電影總暗喻著死亡,而且是那種瞬間致命、讓你措手不及的那種。
不久之後,第二種死亡暗示出現了。還記得《七夜怪談》嗎?看過錄影帶的人七天之後會死。觀眾很容易可以從背景一片黑、前面寫著「第X天」的畫面感受到死神骨指的逼近。《藥命俱樂部》也用了一樣的呈現方式,而且最初還是透過醫生之口宣判,他說:伍羅夫先生,你感染了HIV病毒,而且情況很嚴重,你只剩下三十天壽命。
而銀幕才拉開半小時不到。
觀眾都被這樣的開場迷住了。我們悄然無聲,等待死亡降臨到主角的身上。
然而,《藥命俱樂部》講的卻是一段「奮力求生成功」的故事。這樣的反差敘事技法,相當迷人。
影片的第二迷人之處,就是馬修‧麥康納,以及他所飾演的牛仔朗‧伍羅夫。不需要我特別說明,惡棍慢慢變英雄的戲碼永遠動人,而《藥命俱樂部》以沉穩、流暢的節奏讓觀眾得以從對這個角色的行徑、心態有所質疑,到最後認同他的改變,並為之感動落淚又鼓掌叫好。會讓我在片尾時想起立鼓掌的電影不多,《藥命俱樂部》使我差點就衝動了。
而影片另一個厲害的點,是它「好笑、動人、深刻、易懂」,豐富圓滿、環環相扣,幾乎可說沒有任何缺點(除了珍妮佛‧嘉納的表現實在不算出色以外 )。
《藥命俱樂部》主要探討兩大核心:人是否永遠都不會變?我們看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至於小老百姓是否永遠都是受害者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正如一首很久以前的歌是這樣唱的:「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人生,很艱難。
平凡小民的每一天都會遇到很多挫折,隨時有一大把理由可以讓你去跳樓跳河上吊吞瓦斯。但當死亡忽然被寫在你的行事曆上面時,你才會猛然驚醒:原來我如此渴求生存。於是你奮鬥、你挑戰不可能、你無所畏懼,在最短的時間內,你得到了人生極致的成就。然後你闔眼,心雖有所不甘,但至少你掛著微笑。
《藥命俱樂部》讓觀眾思考自己眼中的平凡,是否其實已是老天的恩寵。當你坐在電影院、電腦前、捷運上、廁所裡想著人生的不美好時,在可能遙遠可能咫尺的地方,有千百萬的人,正在為這顆星球、這個社會、這個族群,還有你,奮戰不懈。
我們應該心懷感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