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以政變手段獲得政權,並統治智利已達15年的獨裁政府首腦皮諾契(Augusto Pinochet)迫於壓力舉辦了一場公民投票,來讓民眾決定是否要讓他繼續下一個長達八年的任期。握有絕對大權,且後面還有美國撐腰的皮諾契對總統大選的結果操之在握。儘管在他的高壓統治下多達兩萬七千人被虐,約三千人被殺或失蹤,終究他為智利引進了自由市場政策,讓市民們能夠「有飯吃」。雖然信心滿滿,接下來的四周仍有些微變數,因為不單單只有執政黨,反對黨每天也有十五分鐘的電視宣傳時間,讓民眾有機會思考對現有政權說「No」的可能性。相較於皮諾契政府的威脅、總統神化、抹黑等恐懼手法,反對陣營的宣傳則是混合了娛樂效果、名人加持、歷史傷痕等元素。隨著日子一天又一天過去,反對派的聲勢漸趨浩大。終於到了投票這一天,反對黨的廣告將那些害怕遭受迫害、認為投票不過是一場「無意義的秀」的人們推出了住家,走上街頭,決定歷史。選舉結果出爐,皮諾契落敗。政黨輪替,歷史進入了新的篇章。
以上為《No》的時代背景,取材自真實事件,導演為曾執導《週末魘狂熱》及《命運解剖師》的智利當代名導帕布羅‧拉瑞恩。近期,「小班」班‧艾佛列克以改編自歷史事件的《亞果出任務》獲得國際許多大獎。不同於《亞果》精確無比的電影節奏、娛樂與緊湊兼具的作法,《No》不單逼近歷史,更融入歷史,以復古的色調與絕佳的攝影、演員,營造出「紀錄片」的氛圍,讓觀眾如親臨歷史片刻,目睹那歷史的瞬間。
然而,《No》最大的成就卻不只限於「穿越時空」,讓我們得見男主角的家庭、工作、對政府威嚇手段的恐懼及與同伴間的糾葛,更在於描寫主角瑞內(René)生命的一段切片。電影的焦點不是虛晃一招的大時代,卻是大時代中的個人,或我們可以說是生命超越時代的本質。當我們把那些將人分門別類的階級都剔除之後,故事的核心是很簡單的:理念不同的男女分手,男方想藉由協助女方的理念獲得成功來挽回這段感情,但這一切不過是徒勞,枯死的花朵只留下了美麗的記憶,枯萎已成不可逆轉的事實。男人早已永久地失去了女人。
於是,無論是軍政府或民主政府或甚至社會主義政府(皮諾契以鎮壓共黨聞名)掌權,瑞內都是那名張口大笑卻不能言語的小丑,心酸只自知。政府不停輪替,各種政治理念爭相奪權。如電影的前後呼應,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永遠不死,正如我們的食慾、性慾及愛慾不會消失一般。就算成為時代的掌舵者,就算上頭對你卑躬屈膝,就算客戶對你的作品讚不絕口。到頭來,個人仍是滄海一粟,漂浮於汪洋之上,搖搖晃晃。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