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Out1

發現正在吃的蘋果裡面有一隻毛毛蟲很噁心,什麼比這更噁心?

發現裡面只剩半隻毛毛蟲。

年過三十的人,一定要先冷一下的,是吧?

一如皮克斯的其他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的正片之前安插了一部名為〈Lava〉的音樂動畫短片。就算沒學過英文,多數人仍知道I love you是啥意思,lava的音跟love很近,指的是岩漿(某種可以用來烤肉的東西)這裡則是用來示愛,畢竟還有什麼能比岩漿更濃烈更熱情的呢?動畫非常細膩,大家都成雙成對,可喜可賀。

lava

然後呢,在正文開始以前,我也想先介紹一下跟《腦筋急轉彎》的創意很雷同的短片給大家,片名叫做〈Brain Divided〉,有中文字幕喔。

OK,正式開始。

首先,我想談談誰最適合看這部電影。

絕對是為人父母者,毋庸置疑,看到工作人員名單近尾聲時的那句話就知道了:獻給我們的孩子。希望你們永遠都不要長大。(順便告訴大家,本片沒有彩蛋)

「孩子,你為什麼變了?」《腦筋急轉彎》代替天下所有的父母去問孩子這個問題,也希望自己能夠透過邏輯跟想像的方式去找出一個答案。

劇情圍繞著一個三人家庭:萊莉與她的父母。而本片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我們看到的不單只有角色,更聚焦在角色大腦中的「情緒管控中心」。中心裡有五個人,分別是樂樂(快樂)、憂憂(憂傷)、怒怒(憤怒)、驚驚(害怕)跟厭厭(厭惡)。中心裡的主要負責人是樂樂,她最大的任務就是確保主人能夠永遠開心快樂。也因此,樂樂並不喜歡憂憂,因為憂憂除了讓主人落淚難過以外什麼都不會,偏偏又愛插手「幫倒忙」。隨著萊莉長大,搬家,不快樂的事情愈來愈多,樂樂仍堅持「正面思考」:難過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快樂是過往人生的美麗基石,因此樂樂想繼續維持下去,無奈意外發生了,「必然」的意外讓樂樂跟憂憂一同踏上旅程,讓怒怒、驚驚跟厭厭暫管大局。唯有情緒經歷寒徹骨的成長,主人翁才能隨之茁壯,新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才會成形。

人生,總是苦樂參半,有時更苦中帶樂,樂中有苦,參不透,難活。

這是《腦筋急轉彎》想要闡述的真理。

認知世界與自己曾經的想像有多大的落差的過程有多痛苦,我想這不需要我贅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刻骨銘心,心裡那直衝而來的喜怒哀樂通常總冷暖自知。而《腦筋急轉彎》不但透過一種比較可愛、溫和的方式把這個過程表現出來,也沒忘記塑造另外一個早已被我們遺忘的摯友:我們的想像朋友。也許是某個卡通、漫畫裡面的人物,也許是你想像、創造出來的一個似人或非人的角色,但我想多數人都有這麼樣的一個「不存在的朋友」,有這麼一個「小彬彬」(Bing Bong。原意是擬聲詞)。

Bing Bong

小彬彬這個注定悲劇性的角色讓我想起了《口白人生》的主角。《口白人生》之所以動人,就是因為這個跨越了真實與虛構的角色勇敢接受自己的死亡,一如小彬彬為了拯救主人而心甘情願被人遺忘。負責幫小彬彬配音的人叫Richard Kind。在我的印象裡面,Richard Kind是一個常見的演員。可能不是重要的角色,可能看完電影就被遺忘,但他有種獨特的存在感,尤其他那近似鼻塞的說話聲音更是教人難忘。他的聲音很有親和力,有點憨,有點天真,有點搞不清楚狀況,有點呆呆向前衝。因此峽谷那段觀眾都不免因劇中角色的表現及他所說的話而紅了眼眶。(除了那些每隔幾分鐘就要看手機確認一下現在的時間跟臉書上面有沒有什麼新訊息的人以外)

整體而言,雖然樂樂與憂憂的旅程拉得有些太長,《腦筋急轉彎》的確想像力豐富,也讓觀眾看到了劇本背後的濃濃情感。也許你會說,這電影也太過理想了吧,應該要面臨更多挑戰吧,而且情緒島嶼也崩塌得太快了吧,應該要更...但是,電影把相當複雜的情緒用簡單明確的動畫表達了出來。而且,為人父母者,就算只是藉由動畫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誰又捨得讓象徵孩子的角色受太多苦呢?

我們都知道人生比電影光怪陸離、艱難無數倍。但電影的目的通常也不是提供解答,而是幫我們做好很多的心理準備。喜怒哀惡懼,酸甜苦辣鹹。時光悠悠,我們都在等,等的不是世界的改變,而是自己的改變。我們都在等,不是在等他人發現自己的幼稚,而是在等一個更成熟的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ke 的頭像
    Luke

    豺遊民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