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螢火蟲之墓

  特點:人物動作十分細膩。配音員的表現皆佳,尤以聲飾節子的聲優白石綾乃特別突出。因著她的優異表現,觀眾很難不對這名可愛的小女孩投入感情。以死者的角度去回顧整起事件的做法雖然減弱了死亡帶來的衝擊性,卻把一股深沉的哀傷加諸於觀眾的胸臆中。年紀較小的觀眾可能會藉此知道戰爭的恐怖。年紀較長的觀眾除了戰爭之外,則能體會到人處於絕境中的悲哀。

  影片一開始,兩位小主人公之一的哥哥就死在觀眾的眼前。化為靈魂後,他跟妹妹相遇了。由此,觀眾可合理推斷妹妹已先一步死去。透過這對已死亡的小兄妹的眼,觀眾回顧整起事件的始末:始於二次大戰帶來的人禍,終於戰爭的結束,兄妹的死亡,及其死後的團圓。
  顯而易見地,觀眾以局外人的身分得以進行批判的角色有三名,分別是暫時收養了兄妹卻霸佔了他們大部分的糧食以為己用又成天嫌棄他們的阿姨、賣給他們農作物但在兄妹無米可炊時拒絕伸出援手的農夫,以及在哥哥為了營養不良而病倒的妹妹去偷拔甘蔗時抓到他,把他毒打一頓後不顧他的哀求將他送往警局的男子。但若今天我們身為局內人又會如何呢?我們真能做到無私嗎?我們真能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嗎?本片的原著作者表示此事改編自他的真實經歷,這位最後死於營養不良的妹妹與他同為別人的養子,兩人間並無血緣關係。作者表示,現實生活中他並未如小說中的主角一樣疼愛妹妹,反而在她吵鬧時還用拳頭大力敲她的腦袋瓜要她住嘴。人生鮮少浪漫,有的只是更多的真相以及人性。而我們既生而為人,怎可能脫得了人性?
  如果哥哥早點領錢的話、如果哥哥去工作的話、如果阿姨對他們好一點的話、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當這些如果發生了,結局會不會改變,因為結局已在眼前。珍惜食物、時光;反戰;工作、父母的重要性;兒童福利...真要講起來,任何一部電影都包含著數以百計的可供討論的點。藉由這些討論,我們希望做到「前車之鑑,不再重蹈覆轍」。但綜觀歷史,人類的行為就像車輪,轉來轉去還是會回到原點,然後再轉一輪。戰爭的年代對我們生在台灣的這一輩來講已有些遙遠,但許多長輩都還記得。有一天當這些長輩逝去,有一天當人們已經遺忘戰爭的恐怖,戰爭就會再度發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也許是一種自然機制,讓地球免於資源耗竭。只是畢竟是人啊,有身軀有腦袋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總會覺得哀傷吧。
  看完《螢火蟲之墓》我沒有哭,只感覺到了深深地哀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