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愛上女孩,女孩嫁給其他人,男孩轟了自己的腦袋。你就只寫得出這種東西啊?」
以上,是歌德的朋友在電影的最後對歌德風靡歐洲並帶來青年自殺潮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的評價。
電影中的歌德與現實中的歌德
生於1749年的歌德為議員之子。但比起冰冷的法律,他更喜歡唯美的劇本及詩句。由於寫就的劇本被出版社以「毫無才華」四字打了槍,仰賴父援的他只好遵父命離開大城,到帝國最高法院實習。在那裡,他結識了好友威爾罕,並愛上了貧窮人家的善良美麗大女兒夏綠蒂。矜持,思念,狂烈,大雨澆不熄他們對彼此熱切的渴望。然而,歌德的上司檢察官凱斯納也愛上了夏綠蒂。他知道夏綠蒂喜歡文學,便藉機找歌德打獵,問他追女仔的撇步,歌德不知檢察官的對象正是心上人,於是傳授他求婚金句。
迫於局勢及經濟壓力,夏綠蒂同意了凱斯納的求婚。當歌德知道時,凱斯納早已跟親友公布他跟夏綠蒂的喜訊。不久後歌德與夏綠蒂的風流韻事傳開,凱斯納雖憤怒卻不改對夏綠蒂的愛戀。心碎,恰逢甫於人妻情人分手的威爾罕邀約,歌德同幾個見習生嗑了藥大街晃。眼茫茫心狂喜,威爾罕卻見情人人妻與她的老公相偕而行。隔日天未明,威爾罕舉槍自盡。
凱斯納嘲笑威爾罕的死,舊疤加新恨,歌德一拳揍掉了凱斯納的眼鏡。凱斯納要求決鬥。比試到一半,警察以非法決鬥為由介入,帶走了歌德並將他關進大牢。獄中,歌德將自己對夏綠蒂的思念化成了文句。文句組成了小說,小說寄給了佳人。原以為歌德已離開的夏綠蒂在凱斯納的安排下探監,一見面就打了歌德一巴掌,要他好好活下去。並告訴他兩人在這個世界雖無法相守,但在另一個時空中,已然結合。
數度舉槍對著太陽穴,歌德終究活了下來。出獄後,歌德因《少年維特的煩惱》大為走紅而成為暢銷書作家,日後則成了世界矚目的德國文豪。
「請問,這本書裡所講的都是真的嗎?」出版商問夏綠蒂。
「這本書,已經超越了真實。」夏綠蒂回答。
對於人生,我算是保守派,永遠也學不會《富爸爸窮爸爸》裡的賺錢術。看電影,我一樣是保守派,「新導演」三字總讓我畏懼,深怕自己人生中的某個時段會成為「獻給虛無的供物」。不過人生難免冒險,看電影亦然。應邀去看了《少年歌德的煩惱》的試映,對這位從拍MV起家的導演菲利普‧史托徹(Philipp Stolzl)掌握畫面、演員及節奏的能力大感佩服。我心頭在影片最後出版商與夏綠蒂對話時激盪不已,可是整排七個座位就我一個男生,總是得維持點雄風,所以硬是吞掉了。只能說,男人真是不好當啊!
電影初初開演時,總覺得Alexander Fehling詮釋的歌德有點流裡流氣的,公子哥兒味很重。但也因為這一層的不識人事,歌德才能在與夏綠蒂(由長得非常可愛的Miriam Stein飾演)的戀情中愛得真摯而痛苦。雖然在電影中的歌德一副「沒談過戀愛的大男孩」的模樣(電影裡的歌德是「被」夏綠蒂吃掉的),實際生活中的歌德在遇見夏綠蒂前已經寫過情詩給別人。文豪嘛,哪個不是在追求異性的過程中淬煉、昇華自己的文筆呢?
電影中的凱斯納與現實中的凱斯納
在黃小琥的歌曲〈沒那麼簡單〉中,有句歌詞是這麼寫的:
「想念最傷心,但卻最動心的記憶」
無論是電影或現實人生,歌德均因此段戀情的失敗而痛苦萬分,「我被囚在自己的煉獄中」。然而也因為這樣的「戀獄」,讓作家們心領神會尼采的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心思越細膩之人,其苦痛的程度越大。當其跨越後,便能以更精準的方式去描述那樣的折磨,那樣的心傷。歌德以自身的痛苦昇華後寫就的《少年歌德的煩惱》為他帶來了極大的名聲。現實人生中,歌德雖經求婚被拒,仍大方送上結婚戒指當作凱斯納與夏綠蒂的結婚禮物。畢竟,這個曾令他痛苦萬分的女人,同時也送給了他生命中的大禮,一生無法抹滅。
電影中的夏綠蒂與現實中的夏綠蒂
看完影片時,我想起了小石喜歡的作家邱妙津。才華洋溢的她在26歲時因失戀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也許跟有些人的想法有衝突,但我認為人是有資格奪走自己的性命的。只是人生啊並非直線,沒人知道下一刻是不是這條路就會轉彎。如日本導演北野武所說:「快要到終點時的那眼回眸,這就是人生。」唯有堅持的走下去,才能看見那全面性的風采。我也這麼深信著。
佳映官網
佳映部落格
映後雜談:
一、以前看過同樣為MV導演出身的Alan Badoyev的作品《愛情公寓》。不同於Philipp Stolzl的流暢洗鍊,Alan的作品充滿視覺美感,大家不妨看看。
二、夏綠蒂幫凱斯納生了八個兒子跟四個女兒(歌德眼光很好),其中一個兒子August Kestner跟他的父親一樣成為了外交官跟藝術品收藏家,後來則跟兩個朋友成立了「德國考古學協會」。試想若當年夏綠蒂嫁給了歌德,對這世界的考古學研究將帶來多大的阻礙啊!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