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改編自發生於2009年的真實事件。故事敘述一名貨櫃船的船長遭遇非洲海盜劫船不成擄人意圖勒贖的案件。片子有兩點是我很有印象的:
一、演員找得好
合作、活動邀約、邀稿,請寄信至luketsu@gmail.com
FB粉絲頁請搜尋:朱浩一
Youtube頻道請搜尋:Lulen Show 路人秀
請注意,本站的任何心得或評論文章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迴避劇情或結局的討論
- Nov 05 Tue 2013 16:26
是非難分 《怒海劫》 (Captain Phillips)
- Nov 05 Tue 2013 13:49
葉石濤短篇小說閱讀心得徵文大賽特優獎作品:被殖民者的哀歌──讀葉石濤〈火索槍〉
(葉石濤全集可在此下載。本篇心得所針對的文章為小說卷五的第一篇〈火索槍〉。此文現在展於台南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的二樓,展期至2013/12/31,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我在花蓮念了五年的書,當地的原住民在開玩笑時很喜歡講自己是「山地同胞」。但只要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多數原住民上山是被迫的,被我們這些「平地人」的祖先用人海用槍砲用欺瞞用各種手段驅趕上去的。縱有這樣的悲情過往,原住民們卻多不記恨我們這些平地人後裔,仍將我們視為朋友,月圓月缺都會來邀烤肉喝酒,這是他們的胸襟,也是他們的人生觀。
讀葉石濤先生的〈火索槍〉,我讀到了這熟悉的豁達與悲傷。
- Nov 04 Mon 2013 20:49
錢小豪的殭屍夢 《殭屍》
- Nov 04 Mon 2013 20:48
人鬼不殊途 《鬼夜》
- Oct 21 Mon 2013 15:32
《我是馬拉拉》的譯者推薦文:〈生死一瞬〉
這句話出自十六歲的少女馬拉拉口中。花般初春的年歲,卻已嘗過嚴寒之凍。
如此恐怖的行徑,源於對伊斯蘭教聖典《可蘭經》的扭曲解讀。
- Oct 12 Sat 2013 16:59
胸前的鈴鐺,代表了我們無可取代的友誼 《哆啦A夢:大雄的祕密道具博物館》 (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ひみつ道具博物館)
就像柯南跟神奇寶貝都會定期推出劇場版一樣,挾著廣大而長久的讀者/觀眾群,哆啦A夢勢必也要定期出來「服務一下粉絲」。如片名所說,本片最大的賣點就是「道具」,各式各樣曾經出現在漫畫或動畫中的道具毫不吝嗇接連登場,讓粉絲們得以老淚縱橫,憑藉這些道具來回味我們過往的點點滴滴。
電影開宗明義就告訴你,這次的故事跟「哆啦A夢胸前的鈴鐺被不知名的怪盜偷了」有關,而這個事件也帶出了本片的第二主線。大冒險結束,心腸不壞的反派被逮捕,電影又回歸到原點,也就是尋找鈴鐺。這顆鈴鐺有何魅力,為什麼哆啦A夢費盡千辛萬苦,甚至最後跟超大機器人對決都要找回,而不另外買一顆新的呢?因為這顆鈴鐺有著大雄跟他之間的回憶。失去鈴鐺的機器貓會「野生化」,因此它象徵了「主人所賦予的項圈」,哆啦A夢是「被主人馴養的動物」。
- Oct 11 Fri 2013 09:05
簡單直接,生猛歡樂 《飛機上有蛇》 (Snakes on a Plane)
- Oct 10 Thu 2013 14:30
戀鼻狂的青春陰陽戰國史 《鴨川荷爾摩》 (鴨川ホルモー)
- Oct 09 Wed 2013 12:46
MIB的變種 《降魔戰警》 (R.I.P.D.)
- Oct 08 Tue 2013 09:03
Best Friends Forever 《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 Oct 07 Mon 2013 13:20
我的阿母,無可取代 《代課老師不是人》 (Vikaren)
- Sep 14 Sat 2013 09:21
Google+ 聚會初體驗:飢腸轆轆
八月近底收到「Google+ 團圓度中秋」的邀請函。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咦?是詐騙嗎?」於是google了公司名稱,也打去問,對方既沒有要我提供身分證字號也沒有要我匯錢,我還沒出生的小孩也沒在他們手裡,那我想應該沒問題吧,就幫自己跟小石報了名。時間是九月十三號黑色星期五黃昏六點到晚上九點,地點是臺北文創六樓,松山菸廠裡。
因為被貼上「部落客」的標籤也有好些時日了,認識了不少網路變成現實的好友臉友,每次看他們發在Google的聚會吃甚麼好料就不免心生恨意,流血淚那樣。總算啊,總算有機會讓我見識傳說中的Google聚會啊!
獅頭白T藍色短褲老球鞋是我,小石則是迷彩外搭露肩還畫了淡妝,倆宛如要參加五分正式的晚宴一樣。
- Sep 11 Wed 2013 12:01
20130908 米羅+天母
老早買了雙人套票,八月忙,九月還是忙,但票總不能放著過期,不如找一天把事情一塊兒做完,就有了這次的一天行。
早上九點多吧,出發到歷史博物館。展覽外拍了照,內部禁止攝影(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買長毛象展的原因。我覺得禁止閃光燈OK,禁止攝影就...當然主辦單位會怕大家看了照片就不去了,又或許有版權的問題,但作為一個買票入場的民眾,總是希望留點紀念的)。米羅的畫風、色彩、符號我都很喜歡,而他在每一幅圖畫背後所花費的心力(很多畫一張需要一個月去規劃)更是令人佩服。小石喜歡理性、邏輯的東西,對這種邏輯相當難以理解的符碼般的作品苦手,不過她很喜歡有些圖的配色。大致來說,米羅的畫是看了會讓人心情很好的作品。
小石好幾天前看了A May's手作烘焙的粉絲頁上的巧克力蛋糕上的垂涎巧克力就陷入小小的瘋狂狀態,朝思暮想的,所以這次主要是吃蛋糕。到的時候它還沒開,我們就附近晃蕩。
- Sep 06 Fri 2013 19:56
跟蔡明亮有關但又沒那麼有關的非關有關《郊遊》文
所謂「商業」兩字我認為是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去解釋的。資本主義下,商業就是紙鈔:我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可以為我換來紙鈔,這就成了「商業」的其中一個解釋。為什麼人家要給我紙鈔?因為我會幫人家賺更多的紙鈔,所以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紙鈔遊戲,沒頭沒尾。有的只是囤著的,還有花光光的。
那麼,紙鈔的作用是甚麼?因為它有價,所以我可以拿來跟別人「以物易物」,我的紙鈔可以換成各種東西。藉此養活我自己、讓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養活我想養活的人,還有養活未來的我也許還有你也許還有他它她。所以紙鈔是必要的嗎?很難逃脫資本主義的我會回答你是必要的。前兩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外國的(年輕我猜)女孩子在發牢騷,說自己的人生就是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沒了。而她真正想要的是出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她沒有錢。靠別人養的人想養別人,也許你該從身邊的或小案子做起,開頭就要做跨國案有志氣但沒實力。世界就是如此?對,世界就是如此。但你會變,你會經歷各種事情,產生各種感想情緒,你會變,然後世界就不同了。實際上,世界沒有變,沒有變。
「製造商業電影違背藝術原則」這句話人人可以說,它是句實話(前提是你贊同與否),但我們不得不去檢視它背後的涵義。有的人用這句話來開脫,掩飾自己的無能(真實的情況是沒有人認同你的藝術,所以你拿不到紙鈔);有的人,像蔡明亮,說的則是藝術的「純粹性」。藝術是否該凌駕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之上,是一個說了答案也沒有用的問題(不過多數的話都是這樣,通常文字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誰說的,文字多數時候也缺乏純粹性,因為人本身就不純粹,或純粹這東西根本也是一個概念,就像我騎車時常看到哪邊的招牌寫著XX概念店概念館,我沒進去過,但我常幻想那裏面該是怎麼樣的光景,例如按摩概念館,所以你提供按摩嗎?是你提供按摩這件事情本身是一個概念還是你提供概念式的按摩抑或是你只是覺得加上概念兩字很好聽說不定還增加容錯率「我這只是一個概念啊」你會說嘴,而所謂概念式的按摩又是甚麼東西,很複雜)。但蔡明亮有資格說嗎?當然有,我不是說了嗎?這句子人人得以說之,有何不可?既然如此,那管他蔡明亮說不說,管他藝術不藝術電影不電影退出不退出,反正人人可以說嘛!
- Aug 24 Sat 2013 09:24
從〈突然好想你〉到《胡士托風波》
早上去健身,院裡放的是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聽著這首歌,我想起了之前曾聽某位歌唱節目出來的歌手聊到只要歌跟愛情有關都是芭樂,我並不認同這個論點,感情無論是親人間、愛人間、朋友間都是可以很動人的,如何去營造氣氛,把讀者觀者聽者拉進去你的世界才是關鍵。但某個角度來說她也沒說錯,描寫愛情的作品太多了,能夠深入的卻很少。歌詞有它長度的限制(其實也沒有,只是太不琅琅上口就比較難賣),一首歌至多三五分鐘(不過我也聽過一首歌好幾個小時的),能抓到某一個情緒或畫面把它寫清楚講明白談深深也就夠了,還是電影適合講愛情。不過你看那1.5或2小時的電影很多講愛情也是零零落落,甚至死死停留浮冰上頭,不讓觀眾看見那海洋。其實只要抓到一個點,狠狠狠狠的插進去,觀眾就爆了,至少我就爆了,李安的《胡士托風波》就是這樣。
四年前的電影了,講的是主角怎麼樣辦胡士托音樂節的故事,過程滿奇特迷幻的,有大麻感,不過這不是我的重點。事隔多年,這部電影我只記得兩個地方,一是李安又一次用了超多顆鏡頭大量並排的手法(《綠巨人浩克》裡也有用,但用得沒啥必要,用在胡士托裡面很合適),另一個就是主角的老爸(Henry Goodman演的)在兒子質詢說為什麼他可以忍受媽媽的貪財時他回的那句:「Because I love her」。